客庄文化休閒觀光導覽


報名由此去


一、六家水圳園區導覽


二、新埔小鎮文化導覽


三、關西小鎮文化導覽


四、大隘地區文化導覽


五、竹東客庄文化導覽



竹東地區文化導覽


竹東火車站

歷史沿革

政府因為竹東腹地一帶的農林礦產資源豐富,陸續有大規模工廠(水泥、玻璃等)先後設立,且為配合開發山區農林礦資源以發展工業,興建竹東內灣支線 鐵路。竹東內灣線是日本人走後,完全由國人所完成的第一條火車鐵路,新竹到竹東段於民國36年(1947年)通車,竹東到內灣段則於民國40年(1951年)修竣,自此全線通車。 隨著經濟型態的轉移,到了1980年代因礦產、木材枯竭,加上公路運輸發展迅速,竹東車站逐漸衰退,從昔日人潮不斷的盛況到目前門可羅雀的景象。目前平日僅供沿線地區通勤運輸,假日則因內灣遊憩點而成為熱門的旅遊運輸線。

建築描述

竹東車站為戰後政權交替時所興建,依其建築形式推斷應為接收後由國人參考日治時期日本鐵道部的設計圖加以修改建設,故其歷史紀念性意義價值不凡。

其他資訊

待補



蕭如松文化園區



歷史沿革

籍貫為新竹縣北埔鄉的蕭如松老師(1922-1992),新竹師範畢業。早期接受日籍老師鹽月桃甫、有川武夫及李澤藩等人的指導與啟發,並秉持對藝術創作的熱忱,刻苦努力,卓然有成。 1946年定居竹東。教學剩餘時間都消磨在作品上,凡有機會展出,無不竭力參加,榮獲多次台陽美展、全國美展、青雲美展,吳三連文藝獎等大獎殊榮、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等多單位典藏。 蕭如松藝術園區之設置,係為保存本縣已故前輩畫家蕭如松先生故居,活化並賦予空間再利用為宗旨。

建築描述

就外觀來看,屋頂形式是屬於日式的「入母屋造」屋頂。屋頂坡度短緩,上鋪日式的「日本瓦」,屋脊及垂脊的末端有「鬼瓦」;三角形山牆壁上有通風氣窗,以防止木造屋架受潮,山牆屋簷下端有「破風板」(封簷板),做為裝飾及防雨用。另外在迴廊的出簷則用紫銅皮屋頂,落水坡度較主屋稍緩。屋身牆面有三段,由上而下依序是:「真壁」(以木編抹灰牆做成的實牆)、木格氣窗、及「障子」(紙門)或「襖」(推拉門),而迴廊的外圍則全是木製玻璃格窗。

是否開放

植松木材林業文物館


歷史沿革

館舍原為始建於1943年的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後改為新竹林區管理處竹東工作站。竹東林務局工務課舊辦公室為日治時期植松木業會社舊址,木業會社佔地數十甲,採集清泉尖石地區檜木加工回銷日本,建築為殖民地雨淋版樣式。有鑑於林業對竹東歷史的影響甚鉅,經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之協助下,以回饋社區為理念,推動林業歷史探索,使該林業展示館與地方鄉土文化緊密結合,並能了解竹東鎮昔日之發展概況,並推廣水土保持、保林愛林等環境教育,於2006年正式啟用。此外該建築也在2006年8月8日公告為新竹縣的歷史建築。

建築描述

綠色的竹編夾泥牆隱身於樹叢中,與環境融為一體;具有隔熱功能的竹編夾泥牆,是日人為因應殖民地環境而改良,並具防震功能。

其他敘述

待補


篁城竹簾文化館



歷史沿革

九讚頭,一個客家地名;在台灣地圖上,根本找不著。它坐落在新竹縣一個窮鄉僻壤--橫山 鄉。走台三線,在關西和竹東之間,會經過橫山 ;它是通往後山--尖石鄉的門戶。「內灣吊橋 」是本鄉最具代表的風景名勝。內灣線火車穿越全鄉( 共有五個車站呢!)九讚頭,是橫山鄉的行政中心,只有一條街,人口不到二千人。

建築描述

九讚頭的市街,一、二十年來,幾乎沒什麼改變,空氣裡也嗅不到特別的氣息;每個人都像尋常台灣老百姓,汲汲營生。不過,這條不起眼的街,這幾年也常有熱鬧滾滾的時刻--無關神明廟會;也不是過年過節;有時是高水準的表演團體,下鄉來演出;有時是辦理有趣好玩的親子活動,甚至吸引大批外地人;這些活動,也不只是熱鬧好玩而已--這些,在目前所謂文化不利的鄉間,是很難享受到的。

其他資訊

待補

九讚頭社區


歷史沿革

橫山鄉九讚頭的在開墾之初,受限於番害、水患及山高平原少,在平埔族道卡斯族人、閩、客等拓墾者,新竹沿頭前溪中上游移墾的同時,咸少會有人將目光投注於此。但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85〕,終於有福建晉江人陳長順率子福成渡台,東向進墾鹿寮坑〔今芎林鄉龍華村〕、沙坑 〔今橫山鄉沙坑村〕、大平地〔同鄉太平村〕、新城〔今關西鎮鄉成里〕、石門〔同鎮新富里〕一帶。

建築描述

待補

其他資訊

台鐵新竹內灣支線的九讚頭車站,曾是全台貨運量第2大的車站,隨著水泥業的沒落,後來成了無人招呼站,現在橫山鄉公所計畫,將九讚頭車站打造成桐花車站,同時將周邊的閒置空間再利用,重塑當年的水泥產業,讓更多鄉親與遊客,了解在地的生活文化與歷史。


合興車站



歷史沿革

合興,舊稱「十分寮」,早期曾經是砍樟製腦的腦寮。後來因開採水泥廠而設站,車站以輸送水泥為主, 因此站務繁忙,曾經有十五名鐵路員工。民國八十八(1999年),台灣水泥廠停產後,合興車站就跟著沒落, 就成了無人的招呼站。車站房舍便寂寥於塵垢中。台鐵一度打算廢站,後來一對夫妻出面認養舊車站,於是 促成了合興車站的重生。

建築描述

岸式月台一座

其他敘述

待補

內灣廣濟宮


歷史沿革

在日據大正初年間(民國初年),因生蕃猛獸為害,又位處偏僻,由居民黃澄元,古克賽,楊莚祥等8位信眾倡議迎奉義民爺、開漳聖王,初奉於老街民宅設廟,廟名為「平和宮」。嗣以本地區人口日增,威靈日顯,本轄區原敬奉大平地三元宮 (沙坑 村中豐路三段243號)三官大帝,於日據昭和元年(民國15年),因山路崎嶇,祭拜不便,便由彭新茂,林有諒,胡祥輝等13信眾,擇於現天主堂 現址興建廟宇,並改宮名為「廣濟宮」,供奉由大平地分靈而來之三官大帝為主神,並祀有天上聖母,義民爺,開漳聖王等神祗。

建築描述

待補

其他資訊

民國71年,因其建築歷經了四十寒暑的風雨侵蝕已有頹圮之虞,故由當地有心人士籌組籌建委員會而予以整修改建至今。


內灣老派出所



歷史沿革

在內灣火車站旁的山坡上有一棟日式的建築,那就是著名的內灣派出所。也是新竹縣歷史建築物。在日治前期內灣仍為漢人與原住民交界的地區,治安不佳,為了維持當地的和平,明治年間才有日本警察及「隘勇」這樣的武力組織維護治安。內灣派出所的前身為「南河部落振興會」,即是由居民成立類似自衛隊的組織,來維持內灣的治安,後來才成立派出所,並建立日式的辦公廳舍。為了方便管理,派出所選擇了視野最好的制高點,不但可免於水患,並可居高臨下控管整個內灣村,在鐵路完成後還兼以控管鐵路的安全。

建築描述

內灣派出所建物為一磚造基礎的木造平房,建築完全依照日本形式及工法來興建,屋頂覆以日式文化瓦,入口上方為唐破風造型,構造精簡而深具內涵,為新竹縣現存極少數仍保留完整的日式派出所之一,頗具保存價值。

其他資訊

待補

內灣戲院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九年,戲院屋主楊盛泉發現在此地工作的工人一到晚上毫無休閒娛樂可言,便把原本只是堆積木材的地方改建成了戲院,與整個內灣的繁華相呼應,在當時更享有「小上海」的美名。盛況一直持續到民國六十年代,政府限制伐木的禁令,以及礦業的工安問題,奪走了內灣的繁華。隨著林業與礦業沒落,工作機會減少,人口漸漸往外流失,深山裡的小村落,漸漸被人遺忘,於是內灣戲院再也經營不下去,一荒廢就是十幾年。民國九十年代,政府決定透過社區再造,再次讓內灣的美向外人展現。除開發補助外,並引進團隊輔導經營,重新點燃了內灣的繁榮盛況。

建築描述

南由竹東有名的水泥匠-范進發建造,兩層的樓房採用「板材」與「黑瓦」打造出一間日充滿式風格的建築物

其他資訊


內灣形象商圈



歷史沿革

內灣老街位於台灣新竹縣橫山鄉,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近年來以懷舊的老街情懷包含了內灣車站、內灣戲院以及內灣吊橋等等成為新竹的觀光旅遊景點。昔日內灣老街是進出盛產林木及礦產的尖石山區的最主要道路,也因如此於50年代曾為內灣帶來許多的人潮,以中正路的街道為主向外發展至光復路、大同路、和平街、中山街及廣濟路等都曾是絡繹不絕的人潮,然而隨著林業及礦業的產業沒落,內灣的盛況也由嘈雜歸於平靜。

建築描述

內灣老街上的傳統街屋是當地獨特的景觀,房屋多以紅磚砌柱及地基後,再加以木板材料作為屋身、門窗及屋頂,再以合板瓦或日式文化瓦覆蓋於屋頂。

其他資訊

待補

劉興欽漫畫發明館


歷史沿革

在1999年期間,內灣商圈發展協會總幹事彭瑞雲考量到當地的礦業已蕭條沒落,為讓內灣能轉型呈現為另一風貌,便請求與當地有地緣關係的劉興欽能將他筆下的漫畫人物作為當地觀光題材的主題。之後劉興欽答應授權、以個人旗下作品《阿三哥與大嬸婆》系列之外、還包括《機器人》、《小聰明》等其它角色作為內灣老街背景設計的要素,在2001年5月正式開幕後、成功帶動內灣老街的觀光風潮。

建築描述

待補

其他資訊

內灣沒有任何人願意為劉興欽設立漫畫館,劉興欽只好拜託政務委員陳其南,由他居中協調找到內灣附近的社區團隊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來創立「劉興欽漫畫發明展覽館」,並協調鐵路局找到內灣火車站對面的廢棄鐵路宿舍作為場館。當時政府並沒有任何資金協助,由九讚頭文化協會出資設立漫畫館,館內展示著劉興欽生涯各項發明專利及漫畫作品


導覽師資


新竹縣六家國小校長:何明星



新⽵教育⼤學、明新科技⼤學休閒系兼課講師
新豐鄉志歷史篇編纂、新埔鎮誌增修版總編輯
新⽵文獻編輯委員
新⽵縣兩河文化協會總幹事、理事⻑
新⽵縣國⺠教育輔導團社會領域召集⼈
個⼈專⻑: 鄉⼟文化導覽、社區營造、家族史研究、地⽅志編纂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i-Arche